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3Q14 TFT-LCD產業研究

一、本波TFT-LCD產業循環8月到頂,2015年供需平衡

2014/3/18的文章 "LCD面板景氣提早落底,2Q14趨勢向上 - 兼論面板景氣循環研究方法" 提到今年TFT-LCD面板景氣於3月落底,景氣循環反轉向上,此後主流尺寸面板報價緩步回升,6~7月雖逢淡季,但買方並沒有縮手,持續採購,提高庫存量為8~10月的旺季做準備,8月IT面板報價仍有小漲,TV面板供需從吃緊轉為平衡,報價已經停止上漲,但應該已經逐步到頂了,也就是說,本波面板報價上升循環,從4月開始,可能於8月或9月結束,合計共走5~6個月。

全球TFT-LCD需求/產能(面積)各年成長率比較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F
2015F
2016F
需求成長
55%
61%
20%
24%
33%
5%
14%
5%
7%
9%
7%
產能成長
55%
42%
28%
22%
28%
15%
8%
5%
4%
6%
7%
Source: Displaysearch 2014/4

從LGD、Innolux、AUO的3Q14 guidance內容,產業方向大致相同,LGD出貨量+5% QoQ,但因為高面積單價的smartphone進入旺季,營收可能+10% QoQ,Innolux、AUO出貨量大約持平,但blended ASP微幅成長讓營收成長0~5% QoQ。庫存方面,三家公司都說庫存健康或低於平均(致少在panel makers這一端),因此8月到頂之後,面板報價有可能維持1~2個月的持平或微漲微跌階段,然後於4Q14有可能開始下跌。據了解,雖然面板廠庫存偏低,但通路和OEM系統廠手中,面板和成品庫存都有一些,並非真的很低。

根據DisplaySearch資料,2011年後產業成長步入穩定期,需求或產能大多是個位數成長,大循環機會減少,但小循環(供需循環+庫存循環+季節循環)現象仍然存在,2015年TFT-LCD面積需求成長9%,產能成長6%,大抵還是一個供需平衡的一年,這樣就不會有大循環,只會有小循環,而4Q14可能是另一波向下的小循環的開始。只是從經驗看,LCD產業預測能見度很低,要走一步看一步。

二、從2Q14財報分析LGD/Innolux/AUO的競爭力

1.從每平方公尺出貨面積所創造的毛利金額: LGD > AUO > Innolux
2Q14 LGD出貨面積9,360K m2,+12% QoQ,ASP US$615(上季US$628),Innolux出貨7,983K m2,+24% QoQ,ASP US$459(上季US$464),AUO出貨5,843K m2,+8% QoQ,ASP US$537(上季US$527)。ASP只有AUO上漲,影響blended ASP的因素有: (1)接單價格、(2)出貨型式是Open Cell還是LCD module、(3)小尺寸面板平均面積單價高,因很多零件過水,Open Cell比重越高、小尺寸比重越低,則單位面積ASP越低、但Gross margin越高,如果單看ASP意義不大,因此本文改用 "總毛利金額/出貨面積" 當作價值創造指標。LGD=US$73/m2,Innolux=US$48/m2,AUO=US$61/m2(理應更高一點,因為有太陽能事業的虧損在內),得知,每單位面積產能所創造的毛利金額,LGD最高、Innolux最低,LGD高於Innolux 52%,AUO高於Innolux 27%。這表示,LGD的產品組合偏向高階產品,Innolux偏向低階產品,AUO居中。

2. 從2Q14毛利率(gross margin)分析,LGD 11.9%,Innolux 10.4%,AUO 10.4%,似乎差異不大(LGD還面對韓圜升值4%和iPad低迷影響),但因為單位面積平均創造的毛利金額,LGD遠高於Innolux和AUO,這是透過高階/高技術產品的高ASP達成,雖然高階產品可能投資/折舊、材料成本也會比較高、良率則可能比較低,但這些已經反應在所創造的總毛利金額裡面,用毛利金額/出貨面積,更能表達創造價值的能力,剛好2Q14大家產能都是滿載,這項數字不但代表出貨量、也可大略代表產能,也就是每單位面積產能,所創造出來的毛利金額, LGD比Innolux高52%、AUO比Innolux高27%。

3. LGD 2Q14出貨面積9,360 m2,其中Specialty出貨面積只有281 m2,只佔總出貨面積的3% ,但因ASP/m2高達US$6,020/m2,營收佔比28%。Specialty主要為包括Apple iPhone、iPad、Macbook、iMac和品牌高階Tablet,LGD供應60%的iPad mini和50%的iPad 9.7”,隨者旺季到來,2H14 specialty比重將更高。

4. 從營業利益率(operating margin)看,LGD 2.7%、Innolux 5.5%、AUO 4.7%(display部門),LGD最低,差異主要來自於營業費用(OPEX),Innolux只有4.9%、AUO 6.6%、LGD高達9.2%。可以推測,RD費用是主要差異關鍵,包括Specialty中Apple各項新產品的研發(更薄、更高解析度、大尺寸in-cell等)、OLED、曲面面板、Flexible AMOLED等。這部分投資資源的分配,有很高的技術預測變數,例如大尺寸OLED TV市場就而沒有起來,LGD的OLED面板嚴重虧損,影響整體margin。

三、從產能分析LGD/Innolux/AUO競爭力和產品策略

2014年AUO產能6,480 m2完全沒有增加,Innolux微幅增加,這兩家台廠2015年產能大略也是持平,LGD 2014 P83廠(Gen8)產能減少,中國Gen8新廠開始量產,年底產能50K/m,還有AP3 LTPS Gen6線持續擴產到30K/m,2014年總體產能減少1~2%,但2015年預計增加1~2%,恢復到2013年產能。
Source: 公司,Richard's Research Blog整理

但LGD和Innolux/AUO的產能結構很不一樣,LG Gen8產能佔總產能56%,7G佔23%,Gen7+Gen8合計佔總產能高達77%,反觀Innolux Gen7+Gen8佔總產能只有28%,AUO Gen7+Gen8佔總產能42%,從先進世代(Gen7+Gen8)產能比較,LGD > AUO > Innolux。Innolux Gen5產能比重特別高35%,其次是Gen6佔33%,AUO Gen6佔總產能31%,Gen5佔20%。

理論上,先進世代Gen7/Gen8廠產能比重高達77%的LGD,其折舊負擔應該很重,但意外的是,2Q14財報,這三家廠商的 “折舊/成本” 比例差不多,LGD 16.0%、Innolux 15.5%、AUO 15.8%。LGD折舊費用從2012年高峰的KRW 4,469bn,降到2014年的KRW 3,460bn,兩年減少23%,有兩座位於韓國的Gen8廠於2014/5月完全折舊完畢。Innolux的折舊費用從2012年NT$859E降到2014年NT$620E,兩年減少28%,AUO從2012年的NT$756E降到2014年的NT$580E,兩年減少23%。

這兩年三家公司的折舊費用都有明顯降低,到2Q14當季折舊佔成本比例差不多,表示雖然LGD幾年來大舉投資Gen8廠,但已經過了高折舊的痛苦期,折舊費用已經不是一個負擔,但LGD遺留下來的全部Gen8產能高達380K/m,Gen8面積產能佔總產能比重高達56%,對於未來數年大尺寸TV的生產成本競爭力, 將優於Innolux和AUO。因此,LGD不但先進世代(Gen7+Gen8)產能領先,而且是 “沒有成本負擔的領先”,是真正的領先。主要優勢將顯現在未來大尺寸TV的生產成本。

1. LGD的 “產品-生產” 策略

(1)主流產品導入新尺寸: LGD於2013年導入新尺寸49”,2014年繼續放大量,由Gen8線切8片,今年中國廠商CSOT和BOE開始跟進。新尺寸於3Q14大量導入43”(42.5”) TV,先由Gen7切8片,隨後將由Gen8廠切10片,尤其是2015由中國Gen8新廠切43”供應對新尺寸接受度很高的中國市場。

(2)TV面板著重大尺寸、4K2K、AMOLED TV和Curved TV(曲面電視)面板
LGD今年持續放量55”/60”/65”/72”等大尺寸面板,並首度生產79” 4K2K面板,由7G切2片。4K2K比重落後Innolux/AUO,旦今年LGD開始積極切入標準4K2K和RGBW所謂Green UHD(4K2K)。曲面電視推出49”/55”65”(FHD和4K2K都有)和79” 4K2K。


(3)Monitor和NB都一樣強化高解析度產品線,推出4K2K monitor和NB面板。推廣IPS硬板廣視角技術到Monitor和NB面板。

(4)Tablet和Smartphone聚焦高階產品,超薄、高解析、LTPS基板等。LGD是Apple面板最大供應商,3Q14量產4.7” iPhone 面板,4Q14量產5.5” iPhone 6面板和1.3”/1.63” Flexible AMOLED的Smart Watch(iWatch?)面板。LGD也開始將高階產品推給中國手機品牌的旗艦機種。另外,LGD除了生產Apple iPhone使用的In-cell面板之外,也推出一款Advanced In-cell(AIT) In-cell面板,給Apple以外的客戶,2H14將開始出貨中國手機品牌。





2. AUO的 “產品-生產” 策略

AUO早不再進行產能擴充,而是投資加重技術含量,在高解析度(WQHD, 4K2K)、曲面電視、廣色域、窄邊框等等,來協助客戶差異化。

(1)新尺寸: AUO和LGD一樣,今年推出43”(42.5”)新尺寸,LGD是Gen切10片,AUO則用Gen8混切(Multi-Model Glass)8片43”和8片21.5”W。

(2)TV持續強化4K2K、曲面電視、大尺寸: AUO 4K2K TV產品策略,和對手不同,主攻50”以上大尺寸和國際性品牌,1H14以前在高階和>50"大尺寸市場為主,過去4K2K在中國品牌率先普及,40/42”最大宗,Innolux先受惠,中國市場以外,歐美會是下一個4K2K主要成長市場,50/55/65” 大尺寸4K2K會加速成長,AUO 4K2K有堅強的國際品牌客戶,在歐美市場動能將增強。AUO於2013年7月開始量產曲面電視面板,今年逐步把曲面技術節合4K2K,2H14將量產55”/65”/75”/85”的4K2K曲面電視面板,滿足品牌客戶差異化需求。大尺寸方面,AUO 2Q14平均出貨尺寸高出全球平均2"左右,50"以上出貨佔比30%以上,相較全球只有15%,2H14 50"以上比重持續提高,特別是65",AUO善用本身Gen6產能龐大的優勢,將Gen切2片65” 4K2K面板,讓65”面板市佔率全球第一, Samsung、LGD主力65”還是用Gen8切3片,競爭力不如Gen切2片,LGD雖然3Q14也開始用Gen6切65”,但因他的Gen6產能不夠多,影響不大,主力也用6G切,旦火力分散各尺寸,加上是FHD不是4K2K,65”競爭力不如友達。

(3)Monitor和NB也推出高解析度 “低階” 面板,NB並且率先推出On-cell touch面板(oTP),將取代去年力推的外掛式觸控eTP面板。AUO可以將On-cell作到15.6",實力不錯,Innolux的TOD(touch on display)的On-cell產品,大約只能做到中尺寸。

(4)中小尺寸方面,AUO的技術力輸給LGD,AUO的策略是將高技術用在低價產品上,例如4Q14開始推出a-Si基板的Full HD手機面板,主打大尺寸手機中階市場(高規低價)。並強化車用市場。AUO在大尺寸推On-cell,Smartphone小尺寸似乎同時開發On-cell和In-cell面板。




3. Innolux的 “產品-生產” 策略

Innolux整體策略和AUO類似,最大的差異,是客戶結構偏重中國TV品牌,過去兩年在39”/50”等中國新尺寸市場有優勢,所以4K2K面板也是大小TV尺寸都推,尺寸全面,客戶偏中國品牌,和AUO偏大尺寸、國際品牌不同,旦今年Innolux也想補強,也開始用Gen6切2片65”面板。另外,因為Innolux有獨特的1300mmx1550mm G5.5廠,也切了一個獨有的58”(2片)4K2K產品。









四、結論

這波TFT-LCD景氣上昇循環走了5~6個月,4Q14可能開始往下循環,但因為市場和產能擴充都趨於理性、產品差異化更多元發展,產業大循環(crystal cycle)的機會減少,只剩下庫存循環和季節循環這種小循環,因此即使向下循環,谷底應該也不會太深。廠商之間,從 "毛利金額/出面面積" 指標、Gen7/Gen8產能比重、單位面積ASP、高技術力的中小尺寸面板、In-cell技術這些方面比較,LGD整體競爭力還是優於台廠,並不像2Q14財報所顯示的台廠的OP%比LGD高,就說台灣競爭力已經追上LGD。面對中國廠商擴充產能的影像,台廠是有基礎、機會和市場空間,持續提高技術力來提高產品差異化和附加價值,來因應中國大陸廠商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