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敦泰併旭曜,取得In-cell TDDI決賽權

2014/4/7,敦泰(FocalTech)宣布和旭曜(Orise)合併,每股敦泰換4.8股旭曜,以旭曜為存續公司,但經營團隊由敦泰主導,凌陽集團退出董事會,只當單純的股權投資者,合併基準日為2015/1/2,新公司將更名為敦泰,本文稱未來合併後的新公司為"新敦泰"。

兩家公司的合併能否成功並產生綜效(synergy),內部整合執行能力當然是重要因素,先不看內部執行,就外部環境來看,敦泰和旭曜的合併,有資源整合的好處,也為了因應2015~2016年In-cell touch和TDDI整合晶片趨勢,取得了決賽權,可以預見,Apple iPhone以外的的In-cell TDDI市場,將於2015~2018年大量興起,而目前形成Synaptics和新敦泰兩強對決的局面。(2014/3/3: 長篇: 2014年手機觸控IC產業展望(一) - 市場和產品趨勢)

一、手機面板On-cell和In-cell觸控,帶來TDDI整合晶片趨勢

在手機觸控市場,Apple iPhone 100%使用In-cell觸控,Samsung有一半的高階手機也使用AMOLED面板 + On-cell觸控,其他廣大的市場,尤其a-Si面板,都還是使用外掛式(out-cell)觸控,這塊廣大市場,在2014年On-cell確定會起量,2015年預計In-cell也會開始起量,2~3年後,有廠商樂觀估計這一塊將會有高達50%使用On-cell和In-cell等內嵌式觸控。

2014年的On-cell solution,Touch IC和LCD Driver IC雖然還是兩顆獨立IC,技術上也未必一定需要整合成SoC,Touch IC的embedded Flash製程和Driver IC的高壓製程合再一起未必有成本效益,但在產品開發的配合、採購議價、問題解決,如果能用同一家公司的產品,還是有方便的地方。到了2015年In-cell solution,整合成TDDI(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SoC連技術上都有必要性。2015年採用a-Si基板平價LCD(相對Apple),在新敦泰第二代In-cell和Synaptics Hybird In-cell提高面板生產良率和雜訊干擾之後,預料將有多家面板廠大量導入In-cell生產,並以更小的價格差距、更輕薄、更好的透光率,成為產品主流之一。

二、Apple以外,In-cell Touch技術以Synaptics和敦泰領先

Apple做In-cell很久了,目前看做到4.7"沒問題,5.5"還要努力。除了Apple之外,Synaptics和敦泰(FocalTech)是 "唯二" 有量產In-cell Touch手機的廠商,Synaptics在HTC EVO、Sony Xperia P、Nokia上用過,敦泰在聞泰手機上用過,Synaptics以前主要和JDI和Sharp合作,敦泰以前和天馬合作。Synaptics的特色是Rx和Tx分別放在CF(color filter)上面和TFT玻璃上,嚴格講只是一種Hybrid In-Cell/On-cell,敦泰的In-cell特色是用Metal mesh做sensor,並都是做在TFT玻璃上的液晶層,號稱和Apple一樣是真正的In-cell,但不論那種方法,量產後的TFT LCD良率、抗雜訊SNR、透光度、靈敏度等,和成本,才是競爭關鍵,目前還看不出來誰就有優勢。

三、合併帶來資源整合綜效

一年多來,敦泰找了不少RD開發手機LCD driver IC,同樣,旭曜也在開發Touchscreen controller(簡稱Touch IC),合併之後,兩家公司可以避免重複投資,將RD人力重新分配到新的產品線,例如指紋辨識IC或穿戴式裝置IC。

除了RD資源整合之外,兩家公司都是以大陸手機品牌為主要市場,國際品牌為次要市場,可以分享客戶基礎、搭配銷售互補的產品。

四、新敦泰率先打入決賽,2015和Synaptics爭奪In-cell TDDI市場

以敦泰的角度,自己開發Driver IC緩不濟急,要開發很多items,包括不同解析度、不同面板(A-Si or LTPS)、不同memory size/RAMless等等很多規格,通通自己開發,時間要拖很長,或者要找更多人,目前合併之後,直接使用旭曜的現有產品和開發中的新產品IP,整併到敦泰的In-cell TDDI中,可以在2015年做好充分準備。


根據敦泰的Driver IC Roadmap,2014年只能完成3顆產品,WVGA的FT2311、WXGA/HD720的FT2611和FHD的FT2621,而FT2611完成之後,再將之整合進In-Cell TDDI(敦泰稱為IDC) FT8611中,在1Q15之前只有這一顆是In-Cell TDDI,至於FHD的TDDI,可能是要等到LTPS FT2711完成之後,再將其整合到TDDI,那就是2Q15以後的事情了,整個Driver IC/TDDI產品portfolio顯然不足以應付2015年即將起量的In-Cell TDDI需求和時程。但是合併旭曜之後,通常不會等到2015/1/2法律上正式合併之後再開始合作,應該會在幾個月之內,完成兩家公司資源整合後的新Product Roadmap,可以預期2015年的In-Cell TDDI產品portfolio會完整很多。

因為新敦泰有旭曜現成的Driver IC IP可用,不像Synaptics必須一個一個自行開發TDDI中的Driver IC IP,新敦泰可望以更完整的產品線,迎戰TDDI領導者Synaptics,這個優勢以往並不明顯,因為In-cell尚未成熟,手機機種數寥寥無幾,Synaptics大概只有Sony、HTC、Nokia各1~2個案子而已,有些甚至是客製化TDDI,並不需要 "完整" 的TDDI產品portfolio,但到了2015年,In-cell技術成熟、In-cell走向中階主流手機、面板廠需求增加之下,更完整的產品Portfolio可望成為新敦泰的優勢。

整體而言,Smartphone LCD面板廠都很積極想進入On-cell/In-cell,來提高產品價值,在2014年On-cell時代,TDDI雖非必要,但兩家公司合併之後,對面板廠來說,產品開發責任、問題解決和品質確保,會比較單純,價錢也可以一起談,應該有一些好處,在2015年In-cell時代,合併後的新敦泰,等於已經取得了參加TDDI決賽、挑戰Synaptics的資格,Renesas雖然也有很好的TDDI技術,但因為長期為Apple客製化服務,能否進入市場擴大之後廣大而多樣化的產品/客戶組合市場,不無疑問,而且公司要賣掉,如果賣給Apple,可能會像Authentec一樣被Apple收歸己用退出市場,未來影響有待觀察。

五、其他對手壓力增加

除非不看好In-cell TDDI市場,或者是無意擠進前幾名,否則其他主要的Touch IC廠商如Goodix、MStar/MTK、Elan、Atmel、Cypress,或Driver IC廠Novatek、Himax、Samsung、Ilitek、Sitronix等,現在這些廠商,大多都在內部設立Touch IC team或Driver IC team,當敦泰和旭曜合併之後,產品研發進度勢必大舉提前,對這些靠自主研發的對手,壓力應該會增加不少,可能增加整併或合作的急迫性,或乾脆退出TDDI的競賽。即使是領先者Synaptics,本身的Driver IC研發能量,也不見得足夠應付擴大後的TDDI市場。

不做 TDDI的廠商,幾年後也許還有50%的市場屬於傳統外掛式touch panel,仍有可觀的市場可以做,但是競爭一定更加激烈,因為許多沒有能力做TDDI的touch IC公司,都會在這一塊縮小的市場中競爭。相反的,領先進入TDDI市場的廠商,可以享受技術門檻、產業規模門檻(從眾多Touch panel/LCM/LCD搭配不同Stack-up的幾百種排列組合,進入到個位數LCD客戶僅搭配In-cell的新關係)、競爭減緩、毛利較高的好處。

六、敦泰和旭曜2Q14業績應該都不錯

剛剛公布的2014/3月營收,兩家公司都創下近期新高營收,敦泰受惠於大陸手機需求增加、新客戶和On-cell新產品導入,2Q14應可維持動能,旭曜則受惠於2H13延後發生的解析度提升趨勢,在1Q14突然大量增加qHD、HD720和FHD的需求,帶動ASP提升,2Q14應該也可延續下去。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四月TFT-LCD面板價格開始上漲

根據Displaysearch的資訊,經過10個月的跌價之後,主流尺寸TFT-LCD面板價格終於在3月下旬止跌,而4月上旬首度開始漲價。32"、39"、40"和42" open cell面板價格都上漲1美元。這幾個主流尺寸目前供需吃緊,部分二線客戶處於短缺狀態,一線客戶如果要增加原先預定以外的供應量,也要付更高的價格。

問題是,這波面板景氣會走多久? 幅度多大?

至於市場擔心這波需求只是為了因應中國大陸五一長假旺季需求的生產準備,六月以後供需狀況將再度回落。本文認為不太像是這樣,理由是,本波LCD TV急單上來最明顯的是國際品牌Samsung、LG、Sony,這些品牌主要市場是在歐美不是中國,所以和五一旺季無關。其次才是中國LCD TV品牌的需求。

三月下旬面板報價止跌,已經比一個月前產業界的預期好(更早止跌),四月上旬開始漲價又再度比一個月之前的預期好(更早上漲)。也就是說,產業界也還搞不很清楚,這些需求上來的真正原因,只能概略說明是回補過低的庫存、65"大尺寸需求上來,資源往4K2K面板移動等等。既然背後原因還搞不太清楚,似乎不需要這麼早就判斷行情只會維持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