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旺宏2Q10獲利好,但3Q10成長不如預期

旺宏公布2Q10毛利率超過預期的好,達到50.7%,但是3Q10營收展望不如預期,只有+10~12% QoQ,而且還年對年YoY也只有持平到微幅衰退,也低於公司歷史平均3Q10成長率+35% QoQ。
如果我們把NOR Flash當做循環型半導體,則現在景氣已到高峰即將反轉向下的跡象十分明顯,包括:
1. Demand開始轉弱(PC和TV的NOR Flash需求已經開始走弱)
2. 供不應求(shortage)漸漸疏解
3. YoY開始轉為負數
4. 景氣好時獲利創新高,但是momentum走弱

如果我們把NOR Flash當作成長型產業,則以上四項通通不成立,現在獲利好,不代表已到高峰,因為未來有可能更好。至於,NOR Flash屬於成長型產業,還是循環型產業,您說呢?

RRB認為,循環型產業的幾個特性, "剛好" NOR Flash都符合
(1)Capacity leadtime > Order leadtime, 因為產能調整比需求變化所需的時間長,因此over-supply和shortage常常反覆發生。
(2)CAPEX大、折舊佔成本比重高,則往往景氣差時不敢投資,景氣好時拼命投資,更助長了循環性
(3)傳統產業中的循環型產業,都很認命,自認就是會循環,但科技業中的循環產業,頂多說是"成長型循環"產業,常常在景氣好時,自我催眠說是沒人投資、市場成長等等,讓人誤信可能產業結構已有改變,結果卻是再度被產業循環打敗,這種例子在科技業屢見不鮮。
(4)只有兩種行業是獲利好又沒人要投資擴廠的,第一是專利保護,例如x86 CPU,第二是夕陽產業,未來沒前景,只是賺最後一波,自然沒人要和你搶。您覺得,NOR Flash是那一種?

對了,還有一件事,NOR Flash不像DRAM和NAND需要專用廠房才有競爭力,NOR Flash(尤其是低容量NOR)很適合Foundry的Logic製程,等到Foundry 4Q10產能空出來之後,NOR Flash根本不用建廠,產能要多少有多少(因為NOR佔foundry比重不高)。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Acer NB市佔率連三季下滑

Acer NB的全球市佔率過去幾年都是銳不可擋,只有上沒有下,年初還發出挑戰世界第一的豪語,但觀察IDC最近的資料,Acer NB市佔率在3Q09到達高峰19.3%,4Q09下滑為17.9%,1Q10持平在17.9%(嚴格來說,不是連三季下滑,應該說是連三季沒有增加或下滑),2Q10再度下滑到17.5%,和3Q09高峰比起來,足足下降了1.8%。

同樣用2Q10和3Q09比起來,Top 10中市佔率下滑的還有HP,從21.7%降到18.4%,其他8家公司市佔率都是持平或上揚的,包括Dell持平11.9%,Lenovo從8.6%到10.5%,Toshiba從8.8%到9.7%,Asus從7.6%到8.5%,Apple從4.9%到5.3%,Samsung從3.1%到4.7%,Sony從3.0%到3.7%,Fujistu持平在1.5%。

Acer為何市佔率衰退? Netbook今年不流行沒有成長是原因之一,歐洲需求疲弱是原因之二,Samsung、Apple和Lenovo各有優勢攻城掠地是原因之三,相較之下,Acer今年穩健有餘,攻勢不足,也許,今年景氣不佳的時候,保守一點也許是正確的,這也從Acer釋出2Q10財報不差的風聲,可見保守也有保守的好處。該踩煞車的時候還是要踩。

但是,如果看市佔率的話,Top 10之中只有前兩大HP和Acer在衰退,似乎還是有點不大對勁,難道世界第一是由前兩名比爛比出來的嗎? 如果HP市佔率衰退比較快,則Acer衰退比較慢,還是有可能第一? 這也有點扯了,話說回來,即使HP市佔率受到(1)中國品質門、(2)2H10 Netbook計畫可能稍微慢一點之影響,如同前次寫的,Acer今年要到第一名,這是不可能的,明年要到第一名,也不太可能,如果iPad被IDC計入PC統計,則Acer還可能掉到第三名哩! 明年只能說是 "座二望一小心變第三"。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Apple (一) 業務預估

Apple產品的市場往往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所以傳統的市調方法,沒甚麼用,即使是去詢問消費者你會不會買這類產品,他還沒看到產品時,都說不會,但一旦試用了Apple的產品,就改變主意去買了,從當年iPod佔了全球MP3半邊市場,到現在iPad的硬體爛規格, 居然也讓user愛不釋手, Apple產品市場反應讓人意外已經變成一點都不意外的事情。 縱橫電子業多年的 "性價比"(price/performance ratio)完全不適用於Apple,因為他的產品性價比都很差,產品規格輸別人,但是價錢賣的比別人貴,因為Apple往往瞄準全新的市場需求,所以評估Apple產品,尤其是像iPad這種新產品,可能要回歸個體經濟學最原始的 "效用"(utility)/價格比",例如iPad的規格性能奇爛無比,但機器操作順暢,網路商店有許多實用的軟體和內容,滿足了以前其他電子產品無法滿足的潛在效用,讓消費者開始自行創造新的需求和使用習慣出來。 Apple產品出貨預測困難度很高,有時候不能算預測,只能說是猜測。沒有特別強調的時間都是指曆年,而不是會計年。

iPhone今年出貨43M,+70% YoY,明年63M,+48% YoY

iPhone在Smarphone市場的佔有率,美國20%、西歐25%、亞太12%、日本14%、其他地區ROW 8%。西歐比美國高,是因為歐洲全部都是GSM系統,美國四大電信營運商卻有兩家使用CDMA系統,而iPhone至今都沒有CDMA版本,使得某些AT&T 3G網路覆蓋率不佳的地方,用戶只好乖乖使用Android或Symbian手機,另外,RIM在美國企業人士的高占有率,也影響了一些Apple iPhone在美國的市佔率。

預估2010年iPhone出貨量42.6M,+70% YoY, 1Q~4Q出貨量分別為8.8M、8.4M、11.5M、14M。眾所矚目的下一個iPhone產品,就是iPhone 4的CDMA版,市場都說是1Q11開始發售,目前傳聞的製造商是和碩, 數量則有爭議,以美國CDMA系統的普遍性,和3G覆蓋率只有50%,很多中小城市和鄉下, 沒有AT&T 3G基地台的地方 ,只好捨棄iPhone,這類期待已久的累積需求量,可能會讓iPhone 4 CDMA在前半年需求量非常大,加上韓國、中國、印度的CDMA需求,預計2011年可以增加10M的出貨量。 Smartphone本身市場還在成長,2011年63M的預測量,應該不難達成。目前100%在台灣EMS組裝,CDMA版報載組裝廠為和碩。

iPad今年出貨14.5M,明年38M,+160% YoY

早期Apple的新產品常常雷聲大雨點小,讓供應商苦不堪言(例如Apple TV  & Macbook Air),最近Apple的新產品卻是雷聲小雨點大,超過預期居多,iPad就是一個例子,反應超過市場預期,尤其是熟悉PC產業生態的對手廠商和研究機構,似乎都沒想到規格這麼差的一個產品可以熱賣,從supply chain的訊息看來,2H10生產量可達12M,如果考慮Apple出貨的時間落差,估計2010年出貨14.5M,2011年隨著發售國家增加,出貨應可輕易超過25M,RRB 乾脆直接估計38M(報載iSuppli估計36M),這有一點主觀成分,沒有甚麼證據,就說是猜測的吧。目前100%在台灣EMS廠組裝,明年應該也是。

Mac PC今年出貨14.4M,+28% YoY, 明年出貨17M,+18% YoY

Apple今年DT和NB表現都超過產業平均數, DT 1H10出貨2.15M,+28% YoY,預計全年DT出貨4.35M,+18% YoY。Apple NB表現更好,1H10出貨4.27M,+35% YoY,目前ODM單季生產量約3M,全年NB出貨應可超過10M,+33% YoY,超過全球平均數+29%。值得深思的是,Apple的優勢產品(iPhone & iPad)賣的好也就算了,今年居然連傳統的PC銷售狀況也超過同業。DT和NB主力都在Quanta生產,台灣EMS只負責小部分的生產。

因為像iPad這種Media Tablet未來的產品分類還不明朗,因為現在幾乎每一家PC brands和ODM都計畫推出類似產品,未來如果被歸類為PC或NB(Portables)領域,則Apple的排名將會大躍進, 如果NB+Media Tablet一起算,Apple 2010年出貨量25M,和Dell差不多,將僅次於HP和Acer,和Dell並列世界第三, 2011年則為42M,可能挑戰Acer第二名的地位。Acer當年因為netbook擠身第二名,未來可能因為Media Tablet再被擠下來到第三名。

iPod今年出貨47.6M,-9% YoY,明年出貨42.8M,-10% YoY

iPod因為MP3功能被iPhone取代,出貨衰退是必然的,但1H10出貨雖然衰退,但營收YoY卻成長,因為iPod Touch比重大幅提高到50%,讓ASP從1H09的US$150提升到1H10的US$168。Apple除了硬體的銷售,還有iTune的音樂/影片,和App Store的軟體銷售業績,這部分公司沒有接露的很充分,但這部分應該和iPod+iPhone+iPad的累積裝置量(installed base)有直接相關, 假設iPod平均使用年限2.5年,iPhone平均使用年限2.0年,則iPod+iPhone+iPad的累積裝置量到End-2Q10約為2.25E台,iTune業績/2.25E約為7.2,表示每台擁有Apple consuemr機器的人,在2Q10平均花費US$7.2元購買服務。這個數字最近8季都維持在US$7-8.5之間。 但隨著累積裝置量持續擴大,尤其是iPad帶來的new product cycle,為來這個數字有可能增加, 這還不包括Apple企圖進入的移動線上廣告市場,Apple龐大的iPhone+iPod Touch+iPad裝置量,將是將來和Google競爭可攜式裝置線上廣告的強大武器。

C2010營收估計US$72.3bn,+55 YoY

台灣人比較習慣曆年,因此Apple的財務預估都換為歷年(C2Q10=F3Q10), 估計C3Q10 Apple營收US$19.3bn,+23% QoQ, C4Q10營收US$23.8bn,+23% QoQ,C2010營收US$72.3bn,+55% YoY, 毛利率方面,C2Q10 GP 39.1%,Apple意外的guided 2H10的GP為35%,有些人認為是Apple故意保守,有些人認為可能是iPad的毛利率比較低,會拉低公司整體毛利率,目前一般認知,iPhone毛利率最高50~55%,iPod約35%,PC最低15~17%。iPad也需量產初期毛利比較低20%左右,但依照他的硬體結構幾乎只是放大的iPhone,加上最重要的CPU和OS都是自製,比較貴的零件只有Panel和NAND Flash,理論上量產順利之後,毛利率應該會提高才對。預估C2010 EPS US$16.2,C2011 EPS US$21.6,好像有點高於市場看法,也不知道對也不對!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世界最貴的DRAM股在台灣--台灣之光?

股價世界第一,競爭力倒數第一

通常職業選手身價高,代表他的實力強。全世界最貴的DRAM股票就在台灣,有一家DRAM公司,股價P/B 2.3X,高於Samsung的1.5X、Hynix的1.6X、Micron的1.1X、Elpida的0.7X、榮登世界DRAM產業第一名,就算把寡佔的NAND產業一起看,也高於Toshiba的P/B 2.1X和Sandisk的1.9X,不但是DRAM世界第一,也是Memory世界第一,說是台灣之光也不為過? 難道這代表台灣DRAM廠的技術能力、獲利能力、競爭力,也是世界第一? 很不幸的,剛好相反,是世界倒數第一。

領先者和落後者競爭力差距有史以來最大

DRAM以前是賺錢時大家賺,賠錢時大家賠,產品價格、產業環境的影響比競爭力重要,頂多就是比誰的資金多,誰的膽識大,敢在谷底時繼續投資研發和產能。但今年有一個現象,領導廠商Samsung,和落後廠商(很不幸的就是台灣廠商)的競爭力差距,已經拉大到有史以來最大的狀況,領導者大賺錢,落後者還在賠錢,即使台灣廠商跨過50nm關卡,到了4Q10,這個差距看來也不會縮小多少。

市場期待台廠下半年可以賺錢-要看天吃飯了

外界期待台灣DRAM廠在3Q10或最慢4Q10在50nm良率提高cost down之下,可以轉虧為盈,但RRB認為4Q10風險不小:
(1) 因為海運讓生產高峰提前,以及經濟成長趨緩,PC生產量4Q10會比較冷。
(2) DRAM content per box停滯不前。
(3) DRAM cost of BOM %還是偏高。
(4) 突破50nm障礙,代表台灣DRAM產出大幅增加,全球4Q10 bit growth也有15~20% QoQ。
(5) Samsung到了4Q10成本可能已經降到US$1.4,台灣廠商還差很遠,也就是說,對別人來說是很好的價格,對台灣廠商,可能就是賠錢的爛價格了。

4Q10需求增加5~10%,產出增加15~20%,成本又再降低,價格會怎麼走? 轉虧為盈,還是有風險吧!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1Q11 NB標案大致確定,價格沒崩壞,是一個意外驚喜

沸沸揚揚了兩三個月的,NB各品牌預計於1Q11出貨的projects RFQs(高階Huron River平台,低階Calpella平台),大部分都已經確定或即將確定了,結論有三個:

1. EMS進來之後,2011年可達25M或更高, 但最多大概也就這麼多了,因為RD資源已經佔滿。

2. 原有的Top 4 ODM,兩家成長,兩家衰退,兩家衰退的廠商,如果再互相搶一下,也可能最後變成,三家成長,一家大衰退。

3. 原本以為EMS的 "超強成本競爭力"(或"策略性殺價"),對整個產業的價格和毛利率趨勢,將有非常不利的影響,但是讓人意外,也有點驚喜的是,居然各大ODM都沒有跟進做"非理性殺價", 價格競爭一定有,但似乎沒到 "非理性殺價"的地步,所以,看起來,1Q11~3Q11各大NB ODM(至少Top 3)要維持合理的利潤,應該不會太困難。也許要讓很多看壞ODM的人失望了!

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旺季不旺已成定局,電子上游面臨砍單風險

從各地區終端市場需求、各大PC品牌今年1-7月的出貨量, 還有品牌廠對下半年旺季的出貨規劃,幾乎已經確定,今年電子業的旺季需求不會太好,以NB為例,大概只有Lenovo、Apple和Dell可達到年初設定的全年出貨目標,其他全部的品牌應該都做不到目標,包含上半年勢不可擋的Samsung NB,下半年出貨成長也停滯不前,要達到10M的內部目標,恐怕也很困難。LCD TV只有少數品牌可以達到年度目標,整體數量還是不如年初預期,手機則只有Smartphone需求還不錯,整體手機下半年需求也很平淡。

最近幾個月,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大部份聽到需求不振、出貨不如預期、下修forecast的都是下游終端產品,半導體、晶圓代工、被動元件、部分IC設計等上游,則大部分時間都是產能供不應求,這其實是不合理的現象,而這種上下游不同方向的現象不應該持續下去,否則這些元件要賣給誰?  RRB研判可能就快要反轉了,其實許多比較像commodity的產品價格都已下跌了一段時間,包括DRAM、NAND、TFT這些產品價格都很公開,不用多說,一些去年價格穩定的零組件今年價格跌幅都有加重,HDD上半年價格可以用崩盤來形容,直到7月跌幅才趨緩、ODD價格也轉為買方市場,最近客戶殺價力道很強,Battery一直都沒有缺貨價格穩定下跌,但最近談4Q10價格,似乎跌幅開始加遽,SPS因為元件缺貨價格一直不錯,但7月開始被砍單之後,庫存上升,有人已經開始殺價競爭,連被兩家壟斷的GPU價格都有不小跌幅。因此,晶圓代工、被動元件、NOR這些現在供需好像還很好的產業,應該也快要反轉向下了,只有MOSFET因為個別產業的特殊因素,好光景可能可以稍微維持久一點,但要漲價恐怕也不容易。

價格通常都是供需和出貨的領先指標,當以上所說大部分的產品銷售議價力都變弱的時候,顯示未來的需求不會太好,雖然現在市PC、TFT Display相關領域的下修證據比較明顯,但因為PC已經是很成熟的產品,規模也夠大,對整體電子產品的需求應該有相當程度的代表性,Handset、consumer產品需求應該也不會太好,唯一剩下值得期待的亮點,就是的企業支出似乎有谷底回升的初期跡象,會不會成為下半年需求的支柱? RRB認為恐怕這點微弱的亮光還不足以彌補整體需求的走弱。

結論就是: 下半2H10年旺季不旺,3Q好些,4Q就會很不好,3Q不太好,則4Q可能就只會稍微不好,主要的理由(1)總體經濟成長趨緩(本文沒談細節)(2)很多電子零組件產品價格已經下跌,價格有領先的意義(3)PC廠商對旺季的保守心態(4)樂觀多來自於少數上游產業如晶圓代工、被動元件、NOR等,而這個榮景很可能就要反轉,電子上游產業面臨被砍單的風險。(5)上游會比下游嚴重,因為砍單會造成庫存升高和產能利用率下降,這都是毛利率的殺手。

會不會太武斷,看錯了? 我也希望我看錯了! 但是RRB的原則為: "研究過去的目的是為了要預測未來"、"模糊而有用的資訊,勝過精確而無用的資訊"、"太多的個別因素同時發生,就表示有總體趨勢正在形成",所以,即使預測很容易錯誤,還是需要嘗試錯誤,真的錯了,那就錯吧......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Intel營運數字透露的隱憂

Intel昨天發表財報和guidance,每個分析師都說比他們預期的好,紛紛調高財務預估值,股價也有表現,對於美國要投資Intel股票的人,會關心利潤,但是在台灣比較關心Intel的數字對產業的意義,所以Intel的毛利率與台灣無關,我們比較在意對產業未來有意義的數字,其他無關的暫不討論。

隱憂1: Chipset出貨量比CPU差 - Chipset是CPU的領先指標, 在2Q10 -4% QoQ

Intel 2Q10 Client Group營收US$7840m, 其中CPU US$6156m, +4% QoQ,但是Chipset & MB營收US$1684m, -4% QoQ,CPU成長4%, Chipset衰退4%,而我們知道,最近Intel在chipset的市佔率並沒有明顯變化,即使chipset只剩南橋ASP不同,也不至於差距這麼大,那這代表甚麼? 一般來說,有些Clone M/B是將chipset打上板子,然後出貨給全球各地的SI和retail DIY,到最後組裝DT的時候才要買CPU插上去,會有時間落差,NB也還有一小部分是Barebone出貨,到當地configration center才拿CPU組裝成NB,所以chipset的需求時間會比CPU早一些,也就是說,chipset是CPU的領先指標,所以,當2Q10時, Chipset -4% QoQ,恐怕是不好的指標。

隱憂2: Intel 2Q營收比往年平均好,但NB和MB 2Q10出貨卻比往年平均差

Intel 2Q10整體營收+5% QoQ,比往年2Q平均-3%好很多,但是NB產業2Q10出貨+7% QoQ,低於往年2Q平均的10%,M/B產業2Q10出貨-15% QoQ,也比往年2Q平均-7%差,而Intel佔有率已經很高,不可能一季之內又大幅提高,而且,CPU屬於體積小的昂貴零件,一定是空運,從Intel出貨的IC,到PC組裝廠,而PC組裝cycle time也很短,組裝通常馬上就出貨(shipping),整個流程沒差幾天,不至於影響多少。Intel說通路庫存正常,沒有特別高,那麼,Intel出貨的這些產品,到哪裡去了?

隱憂3: 即使不談Intel賣出去的產品去向,Intel本身的庫存也大幅上升

Intel 2Q10的庫存天數高達86天,比1Q10的72天多了14天,是三年來最高的一季。除非2H10需求超級旺,順利消化庫存,否則,如果只有普通旺季,甚至比普通更差,那麼,Intel恐怕要調降產能利用率,優先去化庫存,2Q10 67%超高的毛利率,將不可能維持下去。

隱憂4: Intel 3Q10 guidance +8% QoQ,比往年平均9%差

Intel 3Q10 guidance的中位數是+8% QoQ,是比往年3Q平均+9%差,那為什麼分析師都說超過預期呢? 那是因為他們2Q10就已經估錯了,估太低了,所以用2Q為基礎估出來的3Q10,當然也太低,自然要上修。

因此,當國外券商推薦Intel時,這兩天本地報紙也紛紛大篇幅報導Intel財報利多,券商也紛紛推薦台灣的Intel概念股,但綜觀以上四點,對台灣PC產業的未來展望算是利多嗎? 您覺得呢? Richard如果是美國投資人,恐怕是不會在此時去買Intel的股票的,因為對上游半導體廠商而言,真正的風險,可能在4Q10出現。

Kulicke & Soffa (KLIC)說有些Ball Bonder訂單被客戶延後,這代表......

7/15 Kulicke & Soffa (KLIC)在一項簡報中,說有些原本預定3Q10交貨的ball bonder被客戶推延(push out)到4Q10,就發生在這兩週,而ML證券事後詢問的結果,KLIC只說是來自一個單一的OSAT客戶。雖然ML證券說這只是rescheduling不是cancel,但在製造業做過事的都知道,訂單不論是push out、postpone、reshedule,反正就是改交期(change delivery date),而改交期和取消訂單,是一樣的意思,通常客戶因為有些已經發出的PO不能抽回,所以把本期該交的訂單改交期到下一期交貨,那下一期本來該發的PO就不發了,未來一段時間的總體訂單量還是有減少,這並不是好的現象。

記得直到最近兩大封測廠商都還在說要提高CAPEX云云,怎麼就把機台的交期延後了呢? 雖然目前還是在今年內交貨,不影響全年CAPEX,但這似乎顯示廠商對需求的信心程度在降低當中........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聯發科的2.75G Android手機市場應該不大

今天(7/13)工商時報居然以超大篇幅報導聯發科即將推出2.75G Android的公板,說中國和新興市場需求很大.......RRB則認為這個產品的市場應該不大。兩個理由:

1. 不會有人買了Android的手機卻不上網當作PDA用的,而要上網2.75G卻不夠快。
2. 不會有operator補貼使用2.75G的Smart phone的,因為無法提高APRU,尤其對中國operator來說,已經花了大錢建設3G網路,補貼就是要提高利用率,如果你還是用2G網路,補貼就達不到目的了。

關於第一個理由,再說明一下,2G(包含2.5G和2.75G, 簡化方便通稱2G)、3G(包含3.5G)、Feature Phone、Smart phone共有以下四種排列組合:
(1) 2G feature phone: 這個市場數量最大,但成長平平。
(2) 2G Smart phone: 市場很小,而且還在萎縮當中。
(3) 3G feature phone: 稍有市場,例如HTC的Smart,如果依照有沒有open OS和有沒有Application processor來辨別是否Smart phone的話,採用Qualcomm Brew平台的HTC Smart,其實是一支feature phone,只是它有加強許多Internet和Browser功能,希望滿足低階Smart phone的功能。早期3G剛出來的時候,大部分也都是feature phone。
(4) 3G Smart phone: 不用說,這是未來成長最大的組合。

MTK的2.75G Android,就是以上第二種,市場很小的產品區隔,雖然他應該有Application processor(也可能和baseband modem整合成SoC),和Android open OS,符合Smart phone的定義,但是分析近年Smart phone的使用者,最常用的功能應該是上網Internet應用,包括用Browser瀏覽網頁、地圖、查資料、看書報/影片,以及收發Email、Facebook等等,其次才是傳統PDA的功能例如行事曆、通訊錄、工作等Outlook的功能,再其次才是一般feature phone也有的功能像照相、MP3等等。

既然上網Internet應用是大宗,那2.75G的modem就不夠快了,而如果是以PDA phone為主的用戶,則傳統上都是Windows Mobile的愛用者,有些人甚至從Windows CE、Pocket PC一路用到Windows Mobile。應該不會有人選擇Android卻不上網,而當作PDA來用的。

因此,MTK推出2.75G Android手機平台,主要目的應該是做為3.5G baseband modem出來之前,對Android OS練兵的一個過度產品吧!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宏達電/Smart phone概念股-別忘了可成

這幾天宏達電(HTC)公布的2Q10財報讓大家驚艷,遠超過市場預期,HTC的Supply Chain和Smart phone零件supply chain各家廠商跟著沾光,但大家似乎遺忘了一家公司: 可成Catcher。請看這幾段新聞摘要:

 【經濟日報╱記者李立達/台北報導】 2010.06.26
"......筆記型電腦鎂鋁機殼大廠可成谷底翻身,董事長洪水樹昨(25)日表示,今、明年營運樂觀,將重回顛峰,智慧型手機訂單大單挹注,「除了韓廠在努力,其他你希望我們出的(客戶),我們都有」。......可成去年筆記型電腦機殼占營收比重達八成,今年上半年已降至六成,洪水樹預估,今年下半年筆電機殼營收占比將降至45%至50%,明年將降至50%以下。......"
2010-06-26 工商時報 【記者呂俊儀、鄭淑芳/台北報導】
"可成董事長洪水樹昨(25)日表示,第3季、第4季業績將以第2季為基期向上成長,上下半年營收占比約45比55;產品組合上,NB機殼營收占比下半年將降至4-5成,明年全年會維持5成以下,第3季NB機殼業務將會與第2季相當。 ......"

一、Smart phone前六大品牌,有五家都是可成的客戶

如果報導無誤,則可成已經從傳統印象的NB機殼廠,漸漸轉為NB+Smart phone雙龍頭,因為2H10 NB營收比重已經降為50%,扣除一小部分iPod Shuffle之外,其他將近40%營收應該都是Smart phone的業務,照董事長的講法,應該是說除了Samsung和LG還不是客戶之外,包括Top 6的Nokia、RIM、Apple、HTC和Moto都是可成的客戶。HTC或Smart phone的營收比重,已經比市場很多所謂的宏達電概念股,更有概念。當市場普遍擔心可成的NB金屬機殼market share將流失給鋁沖壓件廠商(例如及成)和新的鎂鋁合金壓鑄業者(如巨寶)的時候,可成的手機業務已經經營有成開花結果了。

二、Apple iPhone 4讓可成加入供貨行列,讓人意外

Moto、Nokia是可成的老客戶,HTC也做了很久,不足為奇,讓人意外的是Apple iPhone因為到目前還是100%由鴻海組裝,因此金屬機構件向來是由同集團的鴻準供應(iPhone 3GS可成完全沒有出貨),這次iPhone 4居然破例讓可成加入供應商(6/25經濟日報),即使是second source,也別具意義。至於Moto最近靠著Android phone在Smart phone翻身,HTC業績也一片大好,可成身為主要供應商,業績自然有幫助。長期而言,Smart phone市場潛力很大,由於螢幕較大,機身走向大面積+超薄(例如iPhone),金屬邊框和內構件的需求,理論上要比以往高階feature phone要大,加上高階手機外觀設計的變化,金屬構件在Smart phone上的應用市場,應該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三、2Q10營收成長48% QoQ,主要來自於Apple Macbook Pro新機種貢獻

2Q10可成的營收53E,+48% QoQ/+22% YoY,主要貢獻來自於Apple Macbook Pro新機種量產,可成是Apple NB主要的鋁擠+CNC外觀件的供應商,雖然市場傳言應華將加入成為Apple的第三家供應商,但只要Apple的工法不改變,就需要大量的CNC機台,可成號稱有6,000台以上CNC加工機,產能應該是台灣第一大廠,這種產能投資的障礙,應該無人可以取代。

四、2H10業績成長則靠Smart phone,iPhone CDMA將錦上添花?

3Q10可成業績應可持續成長,前述報導說3Q10 NB業務與2Q10相當,因此成長應該都來自於手機,研判應該就是HTC需求的強勁成長和Apple iPhone 4的放量。4Q10除了Nokia和RIM之外,根據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和台灣媒體報導,Apple iPhone CDMA將由和碩製造代工,於4Q10量產,1Q11發售,如果報導屬實,和碩理論上不會找對手鴻海集團的鴻準來製造機殼,金屬機殼極有可能找相同等級、也是Apple認可的可成來擔任主力供應商,至於市場認為CDMA數量不多,但不要忘了: (1)美國和歐洲不一樣,歐洲沒有CDMA,美國四大operator中有兩家是CDMA系統,美國的CDMA比重高於全球平均數,而Apple iPhone銷售美國的比重又遠高於其他國家,(2)美國各大operator 3G的全國coverage,大約50%,因此大城市的用戶,如果要買iPhone,可以移轉到AT&T即可,但很多中小城市和鄉下,如果他的所在地只有CDMA operator有3G基地台,那他也只好癡癡的等待CDMA版的iPhone問世,這種iPhone的潛在、等待多年的愛好者,可能讓iPhone CDMA在量產的前半年,有超過常態時期的大量,來滿足這些等待多時的用戶。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Samsung認為下半年DRAM和NAND價格將持續下跌

最近Samsung參加了一家券商辦的會議,發表了一些產業看法,其中關於DRAM和NAND的部分,整個下半年看來價格都是走跌的,摘錄如下:

一、DRAM
1. Samsung說2Q10 DRAM價格上漲single-digits%,但是3Q10將下跌single-digits%,而4Q10價格將再下跌20% QoQ (越疊越重啦!)
2. PC品牌廠的DRAM庫存還算健康,大約2~3週,但是通路市場的庫存大約有4-5週(Kingston有6週),則比正常水準高。
3. Samsung預期DRAM業務的毛利率(margin)將在3Q10到高峰,4Q10將下降。
4. Samsung的DRAM bit growth在2Q10為mid-tens%,3Q10為mid-twenties,4Q10為10%左右。
5. 因為價格過高,一些主要PC大品牌廠將content per box(每台PC的DRAM容量),比原先的規劃減少5-10%,尤其是歐洲市場比重高的PC廠,降低conter per box較多,Samsung認為整體產業的content per box在2Q10成長10%,但預期在2H10只有成長single digits%,Samsung也調降2010全年平均content per box從成長30%到成長high-20%=3.2GB。
6. Samsung 2010全年的bit growth為high-60%,產業平均為45%。
7. DRAM的供給問題將再2H10完全解決(不再缺貨的意思)。

二、NAND
1. Samsung說2Q10出貨bit growth為mid-20%,ASP下跌10%,預期3Q10 bit growth為high-10%,ASP再繼續下跌10% QoQ,4Q10預期mid-tenth bit growth,ASP還是下跌single-digits%。

2. 2010年度NAND價格跌幅為25% YoY,OEM makers(手機、MP3等系統品牌廠)需求強勁,和DRAM一樣,通路市場需求相對疲弱,整體NAND沒有缺貨問題。

2010年7月5日 星期一

Acer離第一名越來越遙遠了

還記得1Q10時Acer對外宣稱2010年就有機會打敗HP,登上NB全球市佔第一名的寶座,這段新聞紀錄的當時的狀況:

精實新聞 2010-02-06 20:30:02 記者 何佩珊 報導

"宏碁(2353)董事長王振堂在6日在旺年會上表示:「今(2010)年的目標不用多說,就是要做到NB出貨第一名就對了。」出貨愈多,第一名愈有保障,而宏碁執行長蔣凡可蘭奇也表示,今年內部NB出貨目標已從原本的三成上修至35%~40%。以宏碁去(2009)年NB出貨3200萬台~3300萬台來估算,今年出貨將挑戰4500萬台以上,直逼同業HP。......"

依據IDC的統計,2009年Acer NB出貨量30.7M,如果成長35~40%,則今年2010年出貨目標應該是41.5~43.0M之間,其實就算達到了這個目標,也不太可能超越HP,因為1Q10同一個時間,HP的目標是48M,到了7月,這兩家品牌的目標都有下修,姑且不論目標,已出貨實績來看,IDC的資料,1Q10出貨量Acer是8.65M,HP是9.52M,Acer表示2Q10出貨量可以維持和1Q10相當的水準,則推斷1H10出貨合計約16.5~17M,而根據RRB的產業調查,HP 1H10 NB出貨量大約19.5~20.0M,累計勝差已達3M台。

如果Acer還想仿照2009年靠netbook奇兵突襲,快速累進出貨台數(即使單價和營收還是落後),今年恐怕也不能如願,因為HP已經在3Q10佈下netbook重兵,靠著台灣兩家EMS廠在產量和成本的大力支持,2H10將快速放大netbook出貨量,Acer將無法再靠netbook拉近和HP的距離。

本來今年Acer在中國市場有一個機會之窗,就是HP的品質門事件,可惜Acer在中國市占率太小,撈的好處不夠多,主要受惠廠商還是Lenovo和Asus。而且,中國市場需求在5月以後也開始走弱,變成大家都沒什麼好處了。

不論按照那一種版本, 1Q的全年目標版(48M vs. 43M)、1H10出貨實績版(20M vs. 17M)、還是7月下修後的全年目標(不便透露),Acer今年都絕不可能超越HP,而且,差距還是不小。

NB被砍單了嗎?

今年NB產業變化多端,4月由台灣大A率先縮減訂單,其他廠牌跟進,台灣小A慢半拍於5月中才大刀一砍,將原本估計2Q10 +15% QoQ的出貨量直接減到變成-5% QoQ,等全部品牌砍單完畢,當初帶頭減單的台灣大A居然在5月底開始逆勢上調訂單量,隨後部分品牌也有小幅上調,使得下修後又上修的出貨量,又回到最早的2Q10 forecast量,據媒體報導這是因為公司計畫調漲NB價格(或調降規格),在漲價之前,通路商搶先以舊價格增加訂貨量的緣故, 隨後平靜的一個月的forecast/orders,到了6月底,經營最具 "彈性" 和 "效率" 的台灣大A,又開始砍單。
根據元大證券上週的報告指出:

"Acer 7月出貨量可能較6月減少15-20%。 HP 7月出貨量可能月減38%,其他PC 品牌廠也紛紛加入砍單行列......"

RRB調查顯示,砍單情形確實有,但是目前supply chain得到的資訊非常不一致,也有不少廠商完全沒有感受到客戶有縮減訂單的現象,綜合研判結論如下:

1. 各大品牌對2H10轉趨保守。
2. 各大品牌已經下修2010年全年的NB出貨目標。
3. 3Q10以ODM出貨時間為基準,原本預估出貨可以成長15~16% QoQ,現在應該下修到10~15%,也不排除更偏向10%。
4. 因為海運增加,以及有通路商計畫提前促銷,2H10出貨量非常集中在8月和9月,因此,7月出貨很差,隨後8月和9月將大幅高仰角成長,然後,從10月或11月開始,將比往年更大幅度的衰退。也就是說,2H10的8~9月出貨量將很高,7月、11月、12月出貨量將非常差,10月變數比較大,有可能比9月小幅衰退,今年高峰可能出現在9月。
5. 4Q10 ODM整體出貨量比3Q10可能只有小幅成長5~6% QoQ。
6. 為何supply chain得到的消息這麼不一致?  RRB認為: 品牌門(是門不是們)內部已經開始對2H10保守看待,但是因為出貨非常集中8-9月,因此還是有點擔心瞬間的產能不足,影響市場布局,因此暫時不會廣泛的通知supply chain,等到9月產能或材料都掌握之後,9月的某一天,有可能忽然出現廣泛的、一致性的、遍及所有上游零件商的大規模下修order/forecast的動作。
7. 在這一天(D day)來臨以前(9月最有可能,8月也不排除),總有些消息靈通人士會講東講西、或者在媒體、業界、投資界總有些真真假假、散布又否認、否認又散布,的一些需求轉弱/砍單的消息來來去去,困擾著大家,當然,一定也有些消息不靈通的廠商,傻傻的,乖乖的照著著品牌門的4Q10 forecast來準備材料和產能,然後到D day發生時,被殺個措手不及,一方面向客戶跪求訂單,另一方面,望著堆高的材料庫存、已經不能取消的材料未交在途訂單、以為10月有高峰而準備充足人手的工廠、而大傷腦筋,相反的,D day發生時,也會有些已經準備好了的廠商,早就搶先用各種手段固單完畢了,經營和業務能力的高低之分,在此就可顯露無疑。